我叫王亚娟,导师是农学院吉万全教授,2008级博士生,从2010年11月至2011年5月,我有幸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国外访学专项项目资助去马里兰大学留学访问。在马里兰大学植物科学系Costa副教授实验室做关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抗赤霉病小麦MD01W233-06-1体内积累过程的图谱绘制的研究,半年中,我按照原定的研究计划,完成了各项实验和学习内容,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研究同行建立了友谊关系,为进一步合作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且通过导师从美国农业部引进一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丰富了我校小麦种质资源库。通过在美国6个月的学习工作,有一些体会与感想汇报如下:
一、马里兰大学的整体认识
马里兰大学是美国排名前50名的州立大学。她的前身是马里兰农学院,拥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策奖获得者和富布赖特学者,是美国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马里兰大学拥有丰厚的学术资源、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以我对马里兰大学的了解,我认为:
1. 互动与自由的教学理念 在马里兰学习与工作期间,感觉马里兰大学的教育比较有特点,学校鼓励教师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各个阶段的学生。马里兰大学采用选课制和学分制,开设大量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自主选课,拓宽知识面。另外,在教学方式上,教师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学重点从过去知识的传授转移到以研究、探索为基础的教学上来,尤其注重师生的互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提问和辩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教师会引导本科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研究生教育紧张有序,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在马里兰大学导师的人选并不像我们国内仅仅限定于正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同样可以指导博士,与我们国内不同的是,选择助理教授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因为助理教授一般5年一个任期,如果期满考核不能拿到终身资格、升任副教授的话,那就必须走人,另谋高就,在此重压之下助理教授们是最拼命也是最出成果的阶段,对学生自然也会要求更高,因此建议今后出国的同学在联系导师时目光不必只锁定教授和副教授,助理教授同样学习到知识获得学位。在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上,每个研究生都有一套详细的研究计划且必须与本课题领域前沿或是承前启后的研究项目;另一方面,无论教授还是助理教授都有自己的一间办公室,并不大,大约10-15平方米,但能保证每个人独立的研究空间,只要是在办公室的时间,敞开大门似乎是不成文的规矩,能看见的不是跟学生交谈便是埋首自己的工作,很多教授的午饭都是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或午餐休息室不到半小时解决。而博士研究生们的刻苦精神也同样令人佩服,每周都会有全系或课题组的seminar展示自己近期研究进度和成果,以及一些新的想法,唯恐担心自己的研究进展落在其他人的后面,也是因为如此,研究生们相互之间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3. 图书馆信息网络功能强大 强大的图书馆资源及信息技术手段则为研究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无论进入马里兰大学任何一个图书馆还是离马里兰大学3英里之外的美国农业部图书馆无需任何证件,你便可以任意进行阅读浏览你想看到的文献,但借书必须有学校ID。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图书馆都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利用自己的ID号查询马大及其分校的所有图书馆,所需借图书的信息,若所需图书不在架或不在离自己较近的图书馆,便可以发出要求,图书馆会发邮件催促上一借书人在2周内归还并将图书送至你指定的图书馆,这我就遇到过一次。对于馆内没有的图书资料,还会根据请求购买或尽快搜集到。借期可以长达一年,图书馆内可以复印,而且若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耐心的回答。服务之方便和资料之丰富,令人感叹,同时图书馆里有好多学生做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服务。
4. 校车通勤系统发达 方便和免费的校车服务系统可以让你感到工作和学习的方便自由。只要有马里兰大学的ID卡,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乘坐,大学的校班车线路众多,可以到达多个住宅小区以及学生宿舍区,而且还有夜班车,即周内每天24小时都有不同的校班车可以到达学校附近的主要学生住宿区。另外,车上具备GPS全球定位系统方便学生及老师查询校车通行各站到点时间情况;车上的wifi无线网络可以让你在坐车过程中浏览网页和查看邮箱,保持信息网络畅通,最近的校车5分钟从起点可以到达终点,最远的校车从起点到终点需要近2个小时。
5. 实验设备及硬件设施优越 我们的实验室虽然只有一些小的实验设备,但是大型试验设备都在本实验楼层的一个公共实验室里,多个研究课题组可以共享这个大型实验室,如灭菌设备、离心设备等。在马里兰大学,复合式全智能温室是全美最先进的温室,既先进又环保,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光、温、水、气(二氧化碳)、肥都可以进行控制,它由一个计算机终端进行控制。尤其是还备有植物生长室,其实就是一个大型的低温、光照及二氧化碳的智能生长室,如夏天收获的小麦可以在这里进行播种并进行春化作用,到秋天播种之前收获并播种,这样就使育种进程加快了一倍,有利于品种选育。
二、学习和科研方面的认识
1.学习
由于我是访学项目,所以没有系统的教学及上课过程。但是,我还是选修了我导师讲解的课程《遗传学》,体验国外的上课方式。我认为,学习首先是要语言障碍的克服,必须加强英语学习,这是进入非母语国家后很切实的一个问题。要不然,想要听懂和理解相关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困难的。语言的学习,一定要使用性学习,才能有质的进步,当然这个学习并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需要很出一段时间来适应。在这个前提下,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阅读报纸、看电影和听新闻来加强语感的学习,其次是选择听取导师专业课《遗传学》以及与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来进入专业领域的学习。另外,真正的学习还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相关领域的信息检索。
2. 科研
我认为,首先,大量阅读专业领域内的文献,尤其是导师的著作,以方便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便于自己学习,而且,在与导师讨论的过程中也能较好的理解其思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相互讨论了研究计划(当然基本是他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度。另外,导师给我介绍了基本专业方面的书籍并带领我去参观了与他项目合作的美国农业部研究中心,同时也了解到了本专业国外科学家的科研水平以及科学研究态度。
其次,良好的科研计划是科学研究需要的。我所在实验室里的研究生的实验计划基本都有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各项实验步骤及内容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同学们都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科学研究计划,一步一步进行着自己的实验。若实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即刻记下来,或者与导师及时沟通,或者在每周1次的小组讨论中解决,同时布置新的实验方案。
三、一些建议
1. 语言是工具 英语是个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仅仅是工具,对于英语的学习一定要把握好。一定要使用性学习,但是我也不提倡英语四、六级。
2. 实验有计划, 科学实验一定要查阅大量的文献,有详细的计划,千万不要随便改题和更换方向。
总之,半年的留学生涯尽管短暂,但对个人的见识和以后的工作都有着有益的帮助,非常感谢学校给与我此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学校各级部门对我们此次学习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研究生院培养处的几位老师的辛勤努力,感谢我的导师吉万全教授和课题组老师对我出国后国内实验的帮助和支持,使我能安心的在国外学习并按期完成学习任务!
王亚娟:女,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08级博士研究生,导师吉万全教授,2010年11月—2011年5月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学。